春招季,小心“餡餅”變“陷阱”!
發布時間:2025-02-18 09:28 瀏覽次數:【字號:默認 大 特大】
隨著春節長假的結束,一年一度的春招季正式拉開序幕,各類招聘信息充斥網絡、良莠不齊,令人難辨真偽。一些詐騙分子化身“戲精”HR混跡其中,利用大家找工作的心理趁機實施詐騙,給求職者造成心理和經濟雙重傷害。如何識破招聘詭計、避開招聘陷阱,且聽無錫警方來說道說道。
一、真實警情
1、2月3日,無錫市民程某報警稱:其在QQ郵箱收到陌生用戶發來的招聘信息邀請其線上試崗,其點擊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“企業管理”APP注冊賬號,對方先讓其統計產品數據,期間向其支付156元報酬,后又以操作失誤、修復數據等為由騙其多次轉賬,共計損失6392元。
2、2月2日,蘇州市民南某昭報警稱:其在網上找工作時有人聯系他,稱可以給其提供一份工作,后按照對方要求進行相關操作,先后通過支付寶、微信向對方賬戶轉賬,共計損失21萬余元。
二、常見招聘詐騙手段
1、“零門檻高薪”陷阱
(1)手法:以“無經驗要求、月薪過萬”吸引求職者,尤其針對應屆生或轉行者。例如“客服兼職日結500元”“在家辦公月入2萬”等虛假承諾。
(2)目的:誘導求職者繳納“入職保證金”“資料費”或購買“培訓課程”,隨后失聯。
2、偽造企業招聘流程
(1)手法:冒充知名企業HR,通過偽造的郵件、官網或社交媒體賬號發布招聘信息,甚至安排虛假線上筆試、視頻面試。
(2)目的:竊取求職者身份信息(如身份證、銀行卡號)或植入木馬病毒。
3、“內推名額”騙局
(1)手法:謊稱可提供“內部推薦”快速入職機會,要求支付“疏通關系費”或“名額保留費”。
(2)目的:利用求職者對“捷徑”的渴望騙取錢財。
4、培訓貸/協議陷阱
(1)手法:以“崗前培訓”為名,要求求職者簽訂“培訓協議”,實際為高息貸款合同;或承諾“包就業”但需預付培訓費,最終無法兌現。
(2)目的:通過捆綁貸款或騙取培訓費牟利。
5、“刷單兼職”變種詐騙
(1)手法:偽裝成“線上兼職”“數據標注”等名義,前期小額返利騙取信任,后期以“升級任務”為由要求大額充值,卷款跑路。
(2)目的:以蚓投魚,騙取求職者大額錢財。
6、釣魚鏈接與信息竊取
(1)手法:通過虛假招聘廣告誘導點擊鏈接,填寫個人信息或下載惡意APP,導致手機中毒、賬號被盜。
(2)目的:操控求職者手機,獲取求職者銀行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,從而進行轉賬;非法竊取的個人信息還能進行倒賣,形成黑灰產業鏈。
三、警方提醒
1、查證企業資質
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、企業官網、官方公眾號核實招聘信息,警惕名稱相似的“李鬼公司”;同時注意觀察企業官網的域名、聯系方式是否正規。
2、警惕非常規聯系方式
若招聘方僅通過QQ、Telegram等非實名社交工具聯系,或要求使用非主流視頻會議平臺面試,需提高警惕。
3、拒絕任何提前收費
正規企業不會以“工裝費”“保密金”等名義要求求職者轉賬,若對方索要費用,可直接終止聯系并舉報。
4、面試地點安全確認
若線下面試需提前核實地址是否為企業辦公地(可通過地圖軟件街景查看),避免前往偏僻場所;若線上視頻面試,注意保護個人隱私(如家庭環境、證件信息)。
5、審慎簽署協議
仔細閱讀合同條款,警惕模糊表述(如“培訓費由乙方墊付,工作后分期扣除”),必要時咨詢法律人士。
6、限制敏感信息提供
初試階段無需提交身份證、銀行卡原件,若需要提交復印件,可標注“僅用于XX公司招聘”水印;同時避免在非官方平臺填寫詳細家庭住址、父母聯系方式等。
7、防范釣魚攻擊
不輕易點擊陌生鏈接或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,謹慎下載非應用商店的招聘類APP。
8、受騙后可采取以下應對措施
(1)保留證據。截圖保存聊天記錄、轉賬憑證、招聘廣告等關鍵信息。
(2)立即止損。若已轉賬,第一時間聯系銀行凍結賬戶;若個人信息泄露,及時掛失證件并通知親友謹防詐騙。
(3)多渠道舉報。向招聘平臺投訴(如BOSS直聘、智聯招聘等均有反詐通道),也可撥打110或前往當地公安機關報案。
春季招聘詐騙手段不斷翻新,但核心邏輯不變:利用求職者焦慮心理,以“高薪”“捷徑”為誘餌,最終謀財或竊密。求職者需保持理性,牢記“天上不會掉餡餅”,通過正規渠道投遞簡歷,多方核驗信息,保護自身權益。如遇可疑情況,及時向親友或官方渠道求助,切勿因急于求職而放松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