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份防騙指南讓你“卡”住安全
發布時間:2025-02-28 13:29 瀏覽次數:【字號:默認 大 特大】
近年來,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,購物卡因其便捷性成為日常消費的重要工具。然而,詐騙分子也盯上了這一載體,衍生出以“購買購物卡并發送卡號密碼”為核心的新型電信詐騙手段,令人防不勝防。如何識破詭計、見招拆招,今天講的內容非常重要。
一、真實警情
1、2月19日,揚州的趙某下載某約炮軟件,“客服”提出“車費、酒店、保密”等認證需求,后根據對方要求分別轉賬13次,最后對方又讓其購買1000元面值的超市購物卡6張,并提供卡背后的驗證碼和卡密,后發現被騙。
2、2月15日,丹陽的孫某下載“桃色播放器”APP,注冊后按對方要求操作刷單,先后進行銀行卡轉賬、購買購物卡發送卡號卡密、送現金到指定地方,后發現被騙。
3、2月15日,無錫的張某注冊某軟件,根據對方要求刷單做任務,后被對方以賬戶異常、需轉賬激活等理由,要求購買50張超市購物卡并提供卡密,其按要求操作后發現被騙。
二、詐騙手法解析
1、第一步:接觸受害人
詐騙分子通過抖音、QQ、電子小說等平臺廣撒網,以約炮、刷單返利等吸引受害人關注,待受害人下載、注冊約炮或刷單軟件后通過話術試探受害人,摸清受害人心理想法。
2、第二步:獲取受害人信任
詐騙分子在獲取受害人信任后指導其進行刷單操作,通常前期會給受害人返利等甜頭嘗嘗,放長線釣大魚。
3、第三步:實施收網
待受害人上頭后,詐騙分子便以修補信用分、操作失誤導致賬戶被封等借口,要求受害人轉賬、購買購物卡發送卡號卡密、送現金到指定地方。詐騙分子在獲得購物卡卡號和密碼后,迅速通過第三方平臺將卡內余額低價轉賣套現,資金流向難以追溯。
三、為何購物卡成為詐騙“幫兇”?
1、匿名性與流通性
購物卡無需實名購買,且可通過二手平臺快速折價變現,為犯罪分子洗錢提供便利。
2、技術門檻低
僅需卡號密碼即可盜刷,無需物理卡片或復雜驗證,詐騙成本極低。
3、公眾認知誤區
部分人誤以為購物卡屬于“預付卡”,安全性高于直接轉賬,放松警惕。
四、警方提醒
1、針對個人
(1)謹防花樣刷單。無論對方巧立何種名目,牢記“刷單就是詐騙”, 不可輕信“高額傭金”“兼職刷單”“月入過萬”等說辭,天上不會掉餡餅。
(2)不泄露卡密信息,警惕異常渠道。購物卡密碼等同于現金,任何索要卡密的行為均為詐騙。同時要在正規平臺購買購物卡,拒絕對方指定的非官方購買鏈接。
(3)保留證據。若不幸遭遇此類詐騙,要保存好聊天記錄、通話錄音、轉賬記錄等證據,并及時報案,主動向警方提供線索。
2、針對購物卡發卡企業
(1)異常提醒。在面對群眾購物大額、多張購物卡時,應詢問核實相關情況,提醒客戶謹防詐騙,如發現可疑情況,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。
(2)技術升級。要增設購物卡“24小時延遲生效”功能,為受害人爭取凍結時間。
(3)風險提示。要在購物卡顯著位置標注“勿向他人透露卡密”等警示語。
3、針對電商與二手平臺
(1)加強審核。對頻繁交易購物卡的賬號進行實名驗證和交易限額。
(2)數據監測。利用AI識別異常交易模式(如短時間多卡折價轉賣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