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木逢春,榮于蔭下
發布時間:2025-03-21 14:37 瀏覽次數:【字號:默認 大 特大】
枯木逢春,榮于蔭下
經開分局辦公室 孫佳雯
“陽和啟蟄,品物皆春。”在那生機盎然的春日里,枯木煥發新綠,于曠野中重新昂揚。曾經的它或許只是風箱中的殘骸,但在春風滋養下重獲新生。人亦如此,即使經歷磨難與低谷,只要不言放棄,心存堅守,終會迎來破土而出的希望與成長。
希望是荒涼中悄然滋長的嫩芽,引領我們走向未來的陽光。東漢名將班超,年少時只是一個抄書的普通人,然而他胸懷遠大抱負,不甘于平凡。他立下志向“仕宦當作執金吾,娶妻當得陰麗華”,并在壯年時投身邊疆,憑借過人的智慧與膽略,平定西域,開拓邊疆,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。同樣,宋代科學家沈括,在少年時也曾被人輕視。然而他不為世俗眼光所擾,潛心鉆研。在《夢溪筆談》中,他以廣博的學識記述天文、地理、物理等諸多領域,為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。這份對理想的不懈追求,讓他們在人生的春天里開出燦爛的花朵,為后人所銘記。
通往希望的道路荊棘密布,但唯有堅定意志,方能迎來滿樹繁花的盛景。當代建筑師林徽因,以柔弱之軀肩負起中國建筑保護的重任。在研究古建筑的過程中,她跋山涉水,走訪大江南北,為保存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傾盡心血。在丈夫梁思成的陪伴下,她冒著戰亂的危險,將珍貴的古建筑資料一一記錄下來。盡管體弱多病,她從未停止學術研究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正是這份孜孜不倦的追求,讓她為中國建筑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,她的名字也因此深深鐫刻在歷史長河中。
“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工夫老始成。”北宋畫家文與可,雖年近花甲,仍堅持揮毫潑墨。他在竹林中觀察竹子的形態,體悟其堅韌與生機,創作出傳世之作《墨竹圖》。這幅畫不僅承載了他對自然的熱愛,更展現了他對生活的豁達與堅持。他用自己的藝術與人生,詮釋了即便歷經風霜,也能在春風中再度煥發勃勃生機。
人生如春野,寒冬過后必有生機?;蛟S我們會經歷漫長的黑暗,或許會感到前路迷茫,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,心懷希望,就一定能如枯木逢春般,在生命的春天里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詩篇,讓希望的綠意鋪滿腳下的道路。